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领域的调整进程,有四个重要的转折性变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是引起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主导性因素。它们分别是: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套;2014年,地方政府高负债难以为继,国务院出台43号文着手治理;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从前10年明显高于GDP增速,回落至GDP增速以下。上述四大转折性变化对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政府的职能等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对工业和投资增长、进出口增速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施加压力。2015年前3季度中国经济形势依然延续了下行的态势。工业生产继续放缓,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跌破6%;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前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全线下跌; 前3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萎缩7.9%,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企稳回升,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低迷,积压严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居高不下,导致房地产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但凡与工业、投资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区域都困难重重。从行业看,下游好于中上游。2015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企业整体盈利下滑主要是由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钢铁、油气、有色、建材等上游行业引起的,开采行业利润的同比降幅多在20%-70%之间。CPI和PPI的剪刀差持续扩大使企业盈利能力承压。PPI代表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CPI则反映了企业部分生产经营成本(如人力成本、销售成本等),二者剪刀差的扩大对工业企业盈利形成双重挤压。3季度,PPI同比下降5.7%,降幅比2季度扩大1个百分点,多数生产资料价格已跌到2010年之前的水平,水泥和钢材价格甚至分别跌至10年前和90年代初期的水平。从区域看,重化工占比大的地区和资源型省份的困难加重。上半年,经济增速倒数6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6.9%)、河北(6.6%)、吉林(6.1%)、黑龙江(5.7%)、山西(2.7%)和辽宁(2.6%),除了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东三省之外,剩下的都是资源性大省。前8个月,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半数出现亏损,全省工业处于净亏损状态。从企业类别看,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困难。9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前8个月,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7.9%,实现利润下降24.7%。
3季度经济数据也不乏亮点。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稳中有升,前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第二产业快2.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比第二产业高10.8个百分点。在工业结构中,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降税清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加,各类创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服务平台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政策扶持下,小微企业继续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快于工业整体增速,中小企业实现利润好于工业整体水平,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业绩增速尤其快。
从3季度经济数据的情况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深度调整中,经济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但是这些新产业、新业态规模相对有限,一时还难以弥补传统引擎放缓形成的缺口。比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四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体量大、影响力大,其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还具有扩散效应,比如拖欠小企业债务问题比较突出。新动力的成长尚不足以对冲传统动力的衰弱,造成了GDP增速的进一步回落。
GDP回落到7%还是6.5%,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炒作的概念。但似乎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多大关系,微观企业的经营对这个数据也并不敏感。然而经济增速的下降意味着一些企业、地方政府和平台要破产,一些人要失业,总得有人要承受经济增速放缓的代价。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在一些上游原材料行业、重化工业占比较大的地区、加工贸易领域以及建筑行业,失业已出现显性化苗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开工不足,职工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受到影响,隐形失业也开始增多。所以,经济增速下降的代价不是均分给每一个人,而是集中让一部分人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目前过剩产能退出缓慢,不仅束缚了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扭曲了要素价格,制约了企业部门整体盈利出现实质性好转,下一步,市场出清的速度还要加快。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尽量平滑这个过程,同时利用财政保证国民的生活水准基本不下降。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的政策空间较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首先,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从M2和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名列世界前茅。前三季度,M2新增13.14万亿,同比多增3.6万亿。目前,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高约6个百分点,远高于近5年的平均差幅,年末M2增长将明显高于年初的预期目标。信贷增长也非常迅猛,前三季度,新增贷款9.9万亿,已接近10万亿水平,还没有考虑1.5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置换的因素。表明我国实体经济负债程度较高,经济运行较为依赖金融部门提供的信贷支持。但即便如此,社会上仍屡有指责商业银行惜贷的声音发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未有明显改观。这说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渠道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水”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财政收入放缓与支出刚性增加的矛盾凸显。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是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回暖还在消化库存,尚未传导到土地市场,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土地财政加地方融资平台的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财政支出速度加快,1-9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长15.1%,明显快于收入增长,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2.7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收支矛盾加剧。2014年43号文出台后,替代原有融资渠道的新的融资方式并未建立,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支撑经济发展能力受到掣肘。
所以展望2015年第4季度和2016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两点基本结论:第一,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由于四大转折性变化的集中显现,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模式还将继续萎缩,以后像房地产、钢铁、汽车这类能够把经济带上去一两个大的台阶的所谓大支柱产业基本没有了。新的动力正在形成,但这些动力是分散的、体量小且脆弱的,对冲原有动力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产能过剩彻底出清之前,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2015年应该可以维持在7%左右,但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将下移到6.5%左右。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将是改革和兜底,发展的使命有所淡化。宏观经济政策不仅空间减少,效果也在衰减,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即便采用大规模的刺激,也很难带动民间投资。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做好改革和兜底两项工作:财政政策在做好对过剩产业、困难地区的民生安置工作基础上将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等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动力。货币政策将视外汇占款的减少情况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环境。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择机实现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争取人民币早日加入SDR,以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0
推荐